現在位置 : 首頁 // ★ 自行車 網站 - Bicycle Website : 自行車 百科、商場、買賣、維修、論壇
★ 自行車結構圖 -- Bicycle Parts:
自行車產業分析簡介:(Brief Analysis of Taiwan Bicycle Industry) 「節能減碳」及「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發展趨勢,自從2008年全球環保風潮下,運動休閒風已成為各國發展重點之一,在2008年自行車產業發展與全球經濟不景氣脫勾,台灣自行車相關產業成長至少30%,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大陸、俄羅斯對自行車需求相當殷切,也使2008年台灣自行車成車外銷總量達540.42萬輛,創近10年新高,較2007年成長13.72%。2008年自行車外銷總額達10.55億美元,比2007年大幅成長31.62%,直接帶動台灣去年(2009)自行車平均輸出平均單價。 2008年~2009年是台灣自行車生產值成長力度最快的兩年。自行車零組件生產值平均每年近351億元。2008年台灣自行車成車總量達540.42萬輛,自行車平均輸出單價亦一舉躍升至256.83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自行車零件外銷表現亦很亮眼,外銷總金額每年達到5.48億美元。2008年彰化規劃設立自行車產業園區暨博物館;美利達公司在台中設立「現代工藝與古美學相遇」自行車旗艦店;因為日圓飆漲使自行車變速器大廠Shimano 平均零件漲幅10~20%;而碳纖維車、複合材料、鋁合金相對原物料亦漲10%,因此國內廠商尋求原物料來源與創新研發,來補足因成本提昇所帶來問題,亦大幅縮短產品切換期,2010年台灣自行車國內生產量會持平穩健成長與發展。
|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Taipei International Cycle Show)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Taipei International Cycle Show) 是一項專門展示自行車整車與相關零配件之國際專業展覽,每逢春季都會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進行展出,並將於2008年3月13日起,進入二十週年。而本項展覽目前在亞洲排名為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由於第18屆(2005年)時,主辦單位與"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試辦「世貿繞圈賽」,受到各國自行車手與各家參展廠商之好評,因此自2006年起,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也新增「台北市」站,並將此項分站比賽正式納入展覽活動之一,甚至因為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在2008年3月13日正式啟用,也使「南港展覽館」站在2008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中正式納入,讓台北市在連續兩天,得以進行不同的分站比賽。
(Think Bicycle, Think Taiwan!) |
全球自行車市場 系列報導 (歐洲篇)- (Report of European Bicycle Market)台灣輸歐盟自行車反傾銷稅取消 ,出口表現可望更出色 。(Taiwan Bicycle Export)
自行車(腳踏車)具有使用方便、價格低廉、不耗費能源等特性,它除了可作為交通工具之外,並具運動、休閒的功能。在歐美等地對運動的偏好,及環保意識抬頭下,自行車市場消費需求呈上揚趨勢。台灣自行車(腳踏車)產業發展至今已近半個世紀,在國際上享有「自行車出口王國」的美稱,惟近年來因中大國大陸、東南亞等低勞動力成本國家以低價攻勢加入國際競爭行列,台灣自行車業亦面臨威脅。在此特整理貿協各駐外單位撰述當地自行車產業現況與市場產銷情形,俾協助國內業者了解全球自行產業之現況,以作為擬定市場拓展策略之參考。 歐洲自行車製造商公會(EBMA) 理事長Brian Montgomery證實,歐盟執委會自今(2004)年2月26日起取消台灣輸歐自行車產品反傾銷稅之課徵措施。對於台灣自行車業者來說,是一個開春以來的大好消息,至少40家以上的台灣自行車輸歐業者立即受惠於此一訊息。2002年歐盟總共自台灣進口自行車207萬5,000輛,較2001年增加17.2%,不過,在相同的比較基期內,來自台灣之自行車每輛平均價格為109.93歐元,較2001年之139歐元滑降不少。 【德國】德國市場進口大幅成長。 2002年德國嚴重水災,自行車銷售嚴重受此影響,2003年夏天熱浪頻襲,反而吸引了大量喜歡曬太陽及熱愛戶外運動之德國人外出,連帶創造出自行車市場銷售推力。根據德國RadMarkt專業雜誌的資料,2003年1-6月德國自行車市場供應量較2002年增加2%總數升高至317萬輛,其中德國製造商之自行車產量總數降至204萬輛。 2003年德國進口自行車大幅成長22%,其中排名前五大來源分別為波蘭、立陶宛、台灣、越南及荷蘭等國。其中波蘭與立陶宛名列前茅的原因,在於德商到當地投資生產所致。德國兩輪車製造業公會(ZIV)指出,目前幾乎每兩輛進口自行車中即有一輛來自東歐(45%),而來自亞洲者則占進口之31%,來自歐盟地區者則更少,僅占24%。2003年上半年,越南對德出口大幅提高,主要亦係拜台灣廠商將生產線遷移到當地之賜,而台灣對德出口雖仍然提高12.6%,然倘無歐盟之反傾銷稅從中作祟,表現應該更佳。 德國生產折疊式自行車之製造商屈指可數,其中較常見到之廠商計有 Riese & Mueller Bernds、Hubert Meyer GmbH、Traub Fahrzeugtechnik GmbH等,至於Winora或Schauff等公司雖亦生產折疊式自行車,但種類及數量均有限。在外國供應商方面,較常見到的廠商計有來自英國之Brompton und Moulton,來自美國之Mon-tague 及 Bike Friday,來自義大利之Di Blasi以及來自台灣之 Dahon。 摺疊式自行車(腳踏車)共分兩種,一種為簡單型無換擋裝置之Klapprad,另一種則為不論材質或裝置皆較為講究之Faltrad,目前兩者銷售量大約為4萬6,000輛。在價格方面,據ZIV指出,由於Klapprad之結構簡單,材質較不講究,因此大約僅需花費70-80歐元即可購得一輛,其銷售管道多為大賣場之量販店、建材超市、家具超市等。至於較為高級之Faltrad價格則高得多,一般多逾400、500歐元。 根據觀察,一般自行車專賣店及Internet線上商店出售之折疊式自行車幾乎一律為名牌產品。據貿協杜塞道夫台貿中心向德國Karstadt百貨公司電詢,據其銷售人員表示,目前Dahon不但為市場龍頭,而且銷售極佳,除了台灣Dahon以外,英國Bromton之銷售情況亦佳。 目前德國民眾重視運動及健康,如驅車或搭機旅行在外,隨身攜帶自用單車,將可增加不少運動量及活動性。此外,德國治安現已大不如前,居住公寓之居民倘無車房安置自行車,放在室外遭到盜竊之比率已越來越高,在此一發展下可將自行車摺疊收置在室內或汽車內作為防禦性之措施。惟當前德國消費者對摺疊式自行車之價格偏高及車輪太小騎起來費力費時兩點似乎仍不滿意。 【荷蘭】品質及功能 ,荷蘭市場選購首要考量 。 自行車在荷蘭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由於荷蘭地勢平坦,市鎮與市鎮之間的距離都少於7.5公里,因此非常適合行駛自行車,幾乎人人都有一輛自行車。荷蘭有1,600萬人口,自行車卻高達近1,900萬輛。政府為抑制小汽車增加,在多數荷蘭人的認同與支持下,自行車專用道與交通政策出爐,騎乘自行車不再受到汽車的威脅,也更帶動自行車的流行。 由於荷蘭政府積極倡導民眾騎乘自行車,再轉搭捷運,因此到處可見荷蘭人騎單車上班、上學、休閒與購物。目前荷蘭的單車專用道長逾1萬7,000公里,全境300多個車站也提供居民攜帶單車隨行運輸的服務。此外,荷蘭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居很重要的地位,就連休閒渡假時自行車被使用的程度,更居歐洲之冠。 根據荷蘭二輪車協會RAI統計,84%的荷蘭人至少擁有一輛自行車(腳踏車),另外640萬個家庭甚至擁有3輛自行車。自行車平均使用壽命為12年,因此荷蘭每年約有100萬輛的市場需求。台商在荷蘭投資自行車產品規模最大者,首推台灣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捷安特)。荷蘭除了國內市場需求外,更因其歐洲門戶的地理因素,因此巨大公司選擇在荷蘭組裝產品,再轉銷至鄰近國家。 荷蘭自行車市場目前已成飽和狀態,多數需求來自於汰舊換新,以及荷蘭偏高的自行車失竊率所致。每年自行車的銷售旺季從3月份開始,荷蘭自行車的銷售通路仍然是以自行車專賣店為主,其次才是百貨公司、大型賣場、折扣商店、郵購、網路商店等銷售通路,估計荷蘭共有超過2,300家自行車零售店。由專賣店所售出的自行車超過八成,一般都是品質較佳的A級自行車,當然其售價相對高出許多,平均635歐元。不過荷蘭人選購自行車是以品質及功能為第一考量,其次是品牌,之後才是價格,因此販售A級自行車的專賣店,一直都是市場主流。 荷蘭人注重自行車品牌,在此建議台灣廠商宜提高自我品牌知名度,目前在荷蘭大有名氣的捷安特(Giant)、美利達就是最好的例子。台商提高自我品牌知名度最好的方法即是參加展覽,荷蘭最知名的國際自行車展,由阿姆斯特丹RAI會展公司舉辦,展期為每年2、3月間。 【瑞典】 品質過低 ,無市場。 瑞典自行車市場多數進口,年平均銷售量約為50萬輛。銷售情況端視天氣、流行和購買力而定,瑞典自行車多在春季銷售,天氣多晴暖和,銷售就增加。瑞典本身也生產自行車,年產量約15萬輛左右,占整體市場的30%。台灣為其最大進口來源。零件市場則以進口為主,瑞典國內生產之零件主要供應國內自行車製造商生產所需。 零件進口方面,台灣、德國分居兩大進口來源,義大利排名第三,其次為日本及荷蘭,前者以車轂、鏈輪、剎車為出口強項,後者以輪圈及輪輻為主。德國及義大利則分別以踏板及機軸變速,以及車座為主力。台灣則幾乎任何零件及配件均可供應,多供應零件售後市場所需。此外,中國大陸亦躍居成為瑞典車架及前叉最大供應來源,台灣及香港分居二、三名。 登山車(mountain bike)多年來一直受到市場歡迎,其市占率有多年一直超過40%或更多,市區型自行車(city bike)為目前市場主流。多段變速已很普遍,估計市售的自行車不到半數是無變速或是僅3到5段變速的基本款。童車(不含三輪車)占整體市場的20-25%。整體而言,瑞典市場對自行車的需求是品質好但不豪華型的產品。因此在瑞典所銷售的自行車主要為中價位的車種。在瑞典自行車的許多細部等都是以不銹鋼為材質,車架塗有多層烤漆,輪圈更以不銹鋼取代鋁材等。 瑞典也有較低價的自行車(腳踏車)市場,通常品質都較中高價品牌來得低。不過低於一定品質水準的自行車,在瑞典則完全沒有市場,即使價格非常低,消費者也不會掏錢購買。瑞典自行車市場主要由進口商及國內製造商直接銷售給零售商。零售市場方面有兩大主要經銷管道:其一是傳統專業自行車行及體育用品零售商,通常這類商店也提供服務及經營維修店;其次是百貨公司、量販店、加油站或是折扣商店,此一銷售管道售通常不提供服務50%的新款自行車透過自行車行及體育用品零售店銷售,零件絕大多數也是透過此類專門店或是經由獨立維修店銷售。由於自行車零件及修理占整體自行車市場比重達40%,此類專門自行車行的營收約占整體市場市值之大半比重。通常經營低價自行車的其他進口商主要係透過非專業零售商銷售。 【瑞士】消費者偏好向專賣店採購 瑞士全國人口近730萬,2002年全境累計約有380萬輛自行車,該年之總銷售量為35萬6,000輛,平均20.5人購買乙輛,包含7萬5,000輛所謂之「兒童及玩具自行車」以及1萬8,000輛私人自國外攜帶入境或二手車。主要之銷售管道係自行車專賣店,由此上市之車輛達19萬3,000輛,占瑞士全國市場73%,其次為大經銷商及體育用品連鎖店。該業2002年之總營業額計為6億瑞郎(折合3億8,570萬美元)。瑞士消費者偏好向專賣店購用自行車之原因在於業者擁有專業素養、服務週到及可供選購之車型樣式較多。 瑞士本亦有自己之品牌,如Tigra、Cilo及Villiger,均在瑞士消費者心目中建立甚佳之形象,另有若干雜牌小廠,合共維持約3萬至3萬5,000輛「國產車」之數目,產品則走高附加價值之路線,透過專賣店打入市場。 至於瑞士消費者購買自行車之目的,多半係為休閒運動,占購車總數56%(14萬7,000輛),且以登山、越野、賽車三種類型為主。其餘11萬6,000輛則以突顯裝有車燈、行李架、車鏈護盤等「全副配備」以方便日常起居出門活動為賣點。 【丹麥】鼓勵民眾使用自行車 丹麥與荷蘭同屬歐洲典型自行車國家,而丹麥政府為吸引觀光,減少汙染問題,積極鼓勵民眾使用自行車,自1993年起更規劃全國自行車網路計畫(National Route Net-work),不僅成功規劃自行車之使用道路計畫,帶動歐洲地區國家群起仿效推動相關計畫,英國更與丹麥道路局合作規劃英國的自行車相關道路系統。 丹麥自行車大約占所有交通量的20-30%,即使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仍然可以到處看到自行車行駛於專用車道上,汽車亦必須禮讓自行車先行,自行車並可攜上捷運電車之專用車廂,對於使用者極其便利;再加上丹麥政府對於汽車採取高稅率政策,購車成本極高,因此丹麥民眾亦樂於使用自行車代步。 丹麥人口約僅530萬人,擁有自行車總數大約為420萬台,平均每1.26人擁有1台自行車,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丹麥目前大約有670間自行車商店,該等商店同時販賣機車及相關的零組件、安全帽、騎士服裝等;所有的商店並且有修理部門,對於小型商店來說,修理費用的收入是他們主要營業收入。該國自行車每年營業額約18億丹麥克朗 (約合3億美元 )。依據丹麥統計局2002年進出口統計資料,自行車進口來源依次為德國、台灣、越南、荷蘭、印尼及義大利等。 【波蘭】 市場為進口貨天下 波蘭運動用品大致分為品牌產品與無牌產品。品牌產品被少數幾家世界名牌壟斷,無牌產品主要是仿名牌產品製造,大部份是本地生產或來自亞洲。有些波蘭公司想要推廣自有品牌,但到目前為止只能銷給學生及低收入階層。 波蘭所生產自行車(腳踏車)主要外銷給歐盟國家,是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供應國。其國內市場則都是進口貨的天下,中國大陸占據低價市場(平均每台50美元以下),台灣則囊括高價市場(每台可高達200美元),2002年國內銷售91萬1,000輛,主要銷售季節在4月至8月之間。 波蘭自行車近三年進口來源,前三名皆不變,都是中國大陸、台灣、捷克,2000年自台灣進口的金額還與中國大陸相當,均約800多萬美元,2001年急速下跌至一半金額,2002年繼續下降至350萬美元。中國大陸則持續上升,2002年已達到近1,300萬美元。 波蘭自行車出口市場近三年第一名都是德國,占了出口金額的50%以上,2000年第二、三名為荷蘭與英國,2001與2002年第二、三名則為法國與荷蘭。KROSS是波蘭最大業者,約占本地40%市場, 2004年預計產量達80萬輛;SPRICK則屬德國公司在波蘭的工廠。另外台灣美利達與愛迪亞亦在波蘭設廠組裝,美利達(merida)在本地也有其品牌,愛迪亞則完全代工生產。自行車在波蘭市場的行銷通路,連鎖綜合大賣場是一個管道,不過比較偏低階產品。前述幾家運動用品專賣連鎖店亦是重要管道,但都只賣一個品牌的產品,例如 GO SPORT 只賣巨大(捷安特Giant)車。另外一般較高階產品都經由獨立的專賣店銷售,其經營者很多都是與自行車運動有關的專業人士,目前也都是獨立店,專業連鎖自行車賣店還不成氣候。 波蘭本身自行車組裝品質已經很高且價錢便宜,台灣產品成車只有攻高品質、高價位的市場,例如捷安特(Giant)、Wheeler、美利達(Merida) 等都已經是此地的名牌車。另外一塊更值得經營的是提供精良的零件給當地的組裝業者,波蘭自行車製造業預期會繼續成長,但是他們沒有零件工業,所以最佳策略是尋求上下游合作的關係。 【捷克】台灣產品價位高 據捷克海關統計,2003年捷克自行車(HS Code 8712)進口金額為3,259萬美元,比2002年成長41%。主要進口來源為中國大陸(1,939萬美元)、台灣(1,136萬美元)、美國(57萬美元)、斯洛伐克(42萬美元)及德國(28萬美元)等。 2003年捷克自行車(HS Code 8712)出口金額為3,492萬美元,比2002年成長51%。主要出口對象為德國(2,118萬美元)、荷蘭(586萬美元)、奧地利(218萬美元)、比利時(143萬美元)、斯洛伐克(112萬美元)、波蘭(43萬美元)等。 捷克自行車市場每年約38萬輛,捷克本地自行車製造商產能約40萬輛,市場占有率約10萬至15萬輛,且以中低品質、低價位為主。中、高級品質及價位之腳踏車均自台灣、中國大陸進口。捷克自行車市場銷售管道為透過傳統體育用品專賣店、新興之超市大賣場Tesco、Makro、Carrefour 等及體育用品連鎖店如Giga Sports等販售。超市大賣場及連鎖店所出售之自行車以中低價位為主,中高價位產品均在體育用品專賣店出售,並提供較好之售後服務。 捷克人民喜歡戶外運動,春夏秋三季均適合自行車運動,幾乎家家戶戶均有數部自行車(單車),汽車亦多備有裝載自行車之設備。捷克消費者喜歡比價,不輕易購買,重視物美價廉、物超所值,不很重視品牌。近年來,因所得增加,捷克消費者在選擇登山及越野用途自行車時,已越來越注重品質,而此類功能性自行車,捷克本地自行車廠商無法生產,幾乎全是進口品之天下。 【俄國】 價格結構零亂 俄國自行車市場仍屬於發展階段,但市面上已可見世界主要品牌之自行車。俄國自行車市場之年銷售量在500萬輛左右,其中進口產品超過200萬輛。目前俄國市場所銷售之有品牌之進口自行車皆係透過獨家經銷商進入市場。 由於缺乏特別之競爭,俄國市場所售自行車(腳踏車)之價格結構無邏輯可言,如部份車型的價格比歐洲平均價格低,部分車型則較高,市場業者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各製造商及經銷商各有不同策略所造成。目前俄國市場所銷售之自行車包括歐洲的一些老字號,如義大利的Colnago;美國大集團Cann-odale及Trek Bicycle Corporation生產的Trek、Klein、Gary Fisher、Greg LeMond 等品牌;以及在歐美市場占有相當高比重之台灣Giant及Merida等。另依據俄國海關委員會統計資料,2002年俄國共進口價值1,101萬1,500美元之自行車,自行車零件及附件之進口金額則為623萬9,800美元,其中自台灣之進口金額分別為299萬6,300美元及35萬3,800美元。從統計數字來看,台灣生產之自行車在俄國市場占有相當比重。 蘇聯自行車工業全盛時期,年產近500萬輛自行車。今天俄國4家最大自行車工廠每年共生產近45萬輛自行車。目前俄國所生產之自行車幾乎與蘇聯時期無異,仍為價格較低之道路自行車、折疊式自行車及兒童自行車,缺乏設計且笨重,但對購買力有限的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仍為最佳選擇。市場業者表示,坊間亦充斥許多不知名之大陸自行車,外型雖華麗,但比不上國產品耐用。 俄國Velomotors Plus自稱是目前俄國唯一設計新型自行車的廠商,除了國內市場外,並計劃進攻歐洲市場。該公司計劃每年生產50萬輛自行車以占有10%的市場,並將Zhukovskiy(以Desna為品牌)及白俄羅斯之Mo-tovelo自行車擠出市場(二廠皆為蘇聯時期興建)。 同為俄國自行車工廠Zhukovskiy表示,Velomotors Plus可能月產13萬輛自行車,但銷售將是問題。Zhukovskiy工廠的年產能為60萬輛,但目前年產量僅達40萬輛。該廠並表示,2003年俄國自行車市場的競爭變劇,主要係因美元下跌使得自中國大陸進口變得相當具吸引力,俄國及白俄羅斯(主要市場為俄國)每年共生產近130萬輛自行車。部分自行車經銷商亦表示,以Velomotors Plus所生產之自行車品質而言,短期內不太可能打入歐洲市場。 擁有14家店面的Visshaya Liga公司認為,俄國組裝自行車的市場前景不壞,特別是價位在100美元以內之中價位自行車。俄國對進口自行車及其零件所課之進口稅率在5%-20%之間,另需課18%之消費稅。 -------------------------------------------------------------------------------------- (資料來源:貿協杜塞道夫台貿中心、鹿特丹台貿中心、駐西班牙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斯德哥爾摩台貿中心、駐蘇黎士台北貿易辦事處、駐丹麥台北代表處經濟組、華沙台貿中心、駐捷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貿協駐莫斯科辦事處) --- (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 |
★ 自行車 網站 -(1) - Bicycle Website -(1): 自行車 百科、商場 ★